
具体说,是指认知字形、认读字音、了解字义,初步获得课文表层意义的能力。这是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又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基础。顺利进行认读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两项,一是视读的广度、视知觉范围的大小(即视幅),精英特速读研究表明初中生视读广度是以词和短语为单位,高中生则能以句子为单位。二是表现在对一些音形义混淆、容易读错、容易写错的字以及对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当然,准确认读还表现在认读时不错字,不减字、不增字、不重字、不倒字。读得正确,不仅能锻炼语言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
2.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结构中最核心的因素
阅读中的理解是对文章中词句、段落、篇章、写作方法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整个理解过程是按照对语言形式到对内容的理解,对部分到对整体的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深对语言形式和部分内容的理解这样的规律来完成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从写词句入手,经过判断和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活动,达到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才算读懂了一篇文章。
但不同人的思维特点不同,他们理解的心理特征也就不同。以初高中学生为例,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其中具体的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这一特点使他们对课文的深层意义和隐含内容常常理解肤浅;对内容复杂的课文,往往以偏概全;对没有中心句的段或不是判断句的论点、缺乏概括能力。在归纳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时,有时夹杂次要因素,有时又遗漏某些重要成分,或不大善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往往会生搬硬套原文中的某些句子,作机械拼凑。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因此,他们的理解能力较之初中学生有所提高。在阅读中,能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抽象出最基本的观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但他们在阅读中往往忽略某些深层意义或潜在内容。在揭示寓意较深的内涵或提炼某些复杂的议论文的主要观点时,仍然把握不准。
另外,初中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不如高中学生,尤其在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方面。因此阅读时,初中生只能就一个方面、一个层次或一般问题质疑,而高中生则可能在更多的方面和更深的层次上进行质疑;初中生主要在内容方面提出问题,高中生则能在内容和形式,乃至语言风格方面提出问题。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东风新村毅腾商都二楼金色雨林校区
咨询热线:400-0808-102
联系QQ:129401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