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拖延磨蹭 学大教育老师有绝招
很多家长可能会想,为什么自家孩子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明明也一直在努力学习。在天津学大教育看来,这是因为孩子做事拖延,导致无法做好时间管理,在学习上没有效率。那么如何让孩子成为时间管理者?赶紧听听学大老师怎么说!
孩子做事拖延、磨蹭,最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家长与其批评或干着急,不如学习一下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让孩子先感受和理解时间,最后学会管理时间,从而撕掉很多孩子身上“慢吞吞”的标签,不再做同龄人的“小蜗牛”!

教导孩子在生活中感受时间的意义,需要从小做起,这是孩子能够做好时间管理的第1步,也是每位家长育儿的必经阶段。从幼儿时期开始,家长需要引导孩子掌握一些基础的时间概念,如年月日、小时、分钟、秒钟、上午、下午、夜晚等,了解了基础概念后要让孩子切身体会时间带来的变化:自己长个儿了,要吃晚饭了,花朵盛开了,日落日出等等。
另外,学大教育认为还要让孩子学会理解时间。教会孩子感受时间的存在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让孩子理解时间的意义,珍惜时间,意识到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时间流逝了就不会再有重来的机会。

虽然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恒定的,但是我们做的事情不同,收获和体会自然就不一样。可以这么跟孩子打个比喻:我们把时间都留存在时间银行中,每过一天时间银行的存量就会少一点,所以时间取出来之后就要好好利用,过得更充实、更有价值,更加有效率。
孩子在6-7岁这个阶段,其实是有意愿和能力去支配属于自己的时间。给予孩子自主管理时间的机会,进一步提升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天津学大教育一对一发现家长的一些行为往往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无法学会自我管理时间,从而缺乏时间管理习惯与能力。比如,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担心,会经常用各种话语催促孩子:“快点写作业!”“快去吃早餐!”“赶紧去洗脸!”

慢吞吞的孩子,一般都缺少明确目标的指引,甚至是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因此教会孩子时间管理,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孩子确立目标。目标不在大小,关键在于将目标进行拆解与分类。把目标分解成好几个阶段的可操作性步骤,为每个阶段的小目标设立完成时限。
有时候孩子学习成绩的高低并不一定完全由智商决定,时间管理的习惯与能力也是十分关键的因素。懂得合理、科学、充分地管理时间,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学大教育建议家长一定要多给孩子耐心指导与宽容,让孩子可以成为时间管理小超人!




